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个情怀日。是的,随着年岁的渐长,情怀也难免越来越多,趁此佳节,就谈谈情怀里的粽子吧——安庆老家的粽子!

小时候端午节,学校那天放大假,小朋友只要放假就开心,也不管什么节日不节日的,对吃不吃粽子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走家串户找小朋友们玩的时候,见大人们都围着个大木桶在那包粽子,不免凑上去瞧两眼。不用走近,就能闻到满屋子的菜籽油香味,木桶里是白花花的湿糯米,夹杂了点缀的黑芝麻,细看还有少许的绿豆,它们被金黄的菜籽油润过色,显得特别光亮,新油散发出的香味十分浓郁。当时看木桶里还插着好几根筷子,心里很是新奇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免就饶有兴趣地看他们包粽子。

他们每人系个围裙,围坐着大木桶,手边放着很多粽叶,有说有笑。他们首先从旁边的篮子里拿两片粽叶,交叠铺开在左手上,右手垂直一翻,两片叶子就被翻卷成了一个立体的圆锥型容器,然后就开始用勺子挖糯米往里装,装满后终于看到她们去拿筷子,筷子插进锥筒里的糯米,然后上下来回捅了几遍,糯米就浅下去了点,于是她们又用勺子挖了米装进去,按压紧实之后, 用粽叶的末梢盖住封口,再去拿第三片粽叶将粽子的全身都覆盖一遍裹紧,接着从旁边的一大把稻杆中抽取一根去捆绑。捆绑的姿势也很新奇,看的我是津津有味。她们先用嘴刁住稻杆的一头,右手拉住另一头,然后左手的“粽”和右手的“线”同时在空中挥舞、环绕,整个粽子就被这样横竖捆紧,最后系个结,咬断多余长的秸秆,一颗完美的锥子型粽子就呈现在我眼前了!

看他们包得这么有趣,我也不免想尝试一下,但大人们很少有愿意让小孩包的,因为怕我们浪费食材。等到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才终于有机会尝试,但却没有成功过。这活对我来说太难了,难在哪呢?
首先第一步,用两片粽叶翻卷成一个立体的容器,我做不好,因为手小,再加上笨拙,我只能用一片粽叶去卷,卷成的大小只有大人的三分之一,小就小点吧,我开始第二步,往里面装糯米,挖了两勺米就满了,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步,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环节,我学大人拿根筷子去捅!又捅!再捅!直到捅尽兴之后,米果真浅了点,接着挖米装满,装满之后,我发现我不需要拿新的粽叶去包裹,因为我包的粽子本身就小,也不饱满,最开始的第一片叶子留出来的一段修长的尾巴足够覆盖住粽子的全身,根本就不需要再浪费第二片叶子,所以我又精简了一步,直接来到最后的系粽子环节,眼看所有步骤即将完成,不曾想,稻秆居然很不给面子,就在我拉紧的瞬间,啪,断了, 艰难成型的小粽子居然垮了……

在那之后,我不再愿意去学包粽子,所以至今,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庆人也不会这门老手艺。
虽然不会包粽子,但这一点也不耽误吃粽子,大人们喜欢将煮好的粽子相互赠送,所以我们不但能吃到粽子,还能吃到不同味道的粽子。
刚出锅的粽子清香满屋,清新的竹叶和炊香的米扑鼻满怀,让玩耍后归来的我们饿意满满,虽然烫手,但等不及去拆,但拆开的时候,粽绳捆绑得很紧,而且又是死结,索性拿个剪刀直接咔嚓,然后掀开第一层外衣,白白的粽身像露出的洁白的肩,星星落落的芝麻像是镶肩的花纹,样子清秀,味香扑鼻,忍不住咬上一口,首先尝到的是浓郁糯香,接着是软糯咸香,回口是丰盈的油脂香气,细细咀嚼还能惊喜地尝到绿豆,为什么说是惊喜呢?因为绿豆咬开时,带来的完全是另一种粉糯口感,咬碎后,又散发出另一种清新香气……

这样的滋味,我是很喜欢吃的。只是对于小孩而言,胃肠道消化能力还比较弱,吃上几口会感到腻,但腻完之后又想再去吃,因为那种香糯口感只要多吃上几回就叫人越来越回味,以致于长大后的我,每逢端午节在外,就十分想念家乡的粽子,虽然外面能买到大肉粽、齁甜粽,但那些都不是我心底的味道,我只想念那纯纯的糯米清香,轻咸不带馅,吃着饱馥感满满,叫人甚是回味的老家粽子!

感谢阅读
END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岁月沉香 定义远方』,文章版权归作者 小巽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联系作者本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