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偷瞄前桌同学穿着的白色帆布鞋,心想回家一定要和妈妈说买一双一样的高帮,带着五角星logo的帆布鞋……”“拿到白色的帆布鞋在四面分别画上不同的图案,然后系上彩色、带亮片的鞋带……”这些对于匡威的初记忆零星地散落在我们的记忆宫殿中,伴随着我们长大,好像打开回忆,对品牌的印象会和童年、家乡那些古早的画面一起一股脑儿地翻涌出来。
于去年举办的”把未来造响”创想秀与部分作品
继去年在中国船舶馆举办的“把未来造响”创想秀后,CONVERSE(匡威)联合LABELHOOD推出第二届“因你而创”助力计划,以家乡文化作为主题,号召年轻设计师以本土文化元素为灵感,利用CONVERSE的服装和球鞋进行“旧物再创造”,展现各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本届“因你而创”的设计作品,将在2022年3月LABELHOOD蕾虎先锋时装艺术节秀场进行发布。
LABELHOOD旗下针对青年学生的时尚孵化器及社群YOUTOPIA呦桃推荐的年轻设计师,将与成熟的LABELHOOD推荐并邀请5位中国设计师品牌GROUP THERAPY、LINLIN CHASSE、NAN KNITS、NILMANCE、ZIMO共同完成这个命题。这些设计师都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在历练之后重新回味“家乡”,也让他们重新回到设计的起点,去思考那些抽象的、朦胧的记忆是如何支持他们走到今天。同时,通过这些年轻创意品牌的阐释和解读,也将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在地文化如何被设计为时尚潮流的符号,那些个体的、私人的记忆如何被转译为设计的语言,以及这些年轻品牌理解的可持续未来会是何种模样。
设计师Hadrian描述的家乡烟台蓬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古有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以及八仙过海的传说,今天看到的蓬莱又充斥着各式城堡,建筑风格和城市气质的不同,让Hadrian感到家乡的矛盾性。这种矛盾的拉扯感也同样出现在设计师的经历中,在是否出国学习的纠结中,以及到美国后感受到的商业气息和自己内心对欧洲的向往之间所产生的冲突感中,这些心理与现实的错位感始终存在。
Hadrian的蓬莱印象
这种冲突也反映在Hadrian的设计风格上, GROUP THERAPY的系列男装设计塑造了狂野、勇敢、自由、浪漫的形象,用一种追求极致新男性浪漫主义的姿态以服装为媒介进行表达。GROUP THERAPY直译可以理解为,集体治愈。正如品牌第一季“回到原点”希望消费者们能够不被现在快时代大环境下所产生的不管是金钱还是容貌等等焦虑所影响。回溯自己的初心,找到节奏,慢下来,好好地体验生活。品牌希望能够带给消费者温暖,如在寒冬收获春天种下的花束又像是编织了一场的美梦成真。GROUP也有群体的意思。品牌会坚定地支持各种弱势群体。致力于社会能够正视不被大众接受的美学。在展示浪漫与美的同时,品牌更希望带给顾客自信与自我认同拒绝外部的否定,以服装作为载体勇敢地表达自己。
Group Therapy, Back to the beginning系列设计
此次合作设计师以诗句“蓬莱宫在海中央”作为此次设计的概念灵感,诗中的蓬莱只是一种虚指,和现实地理维度下的蓬莱没有任何联系。设计师用他个体的生活经历出发,用切片、聚焦的方式呈现对于家乡蓬莱的设计叙事。
卷宗Wallpaper*简称 W*
Hadrian简称 H
W*:传统/本地文化如何与时尚/时装联系起来?如何把传说、中国文化、城市意象中本土化的东西转译为服装设计的语言?
H: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出生在蓬莱这样一座古香古色、充满着历史文化的城市,但我自己又特别喜欢欧美的文化,像巴洛克、洛可可,这些都和中国文化是相悖的。但我认为文化是可以被提炼的,比如从面料的选择,包括版型。我认为古代的中式服装可能并不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其中的像丝绸、提花这些元素,是可以被提炼并应用在现在的服装设计之中。
W*:未来GROUP THERAPY还会带来怎样的设计和探索?
H:前三季我更希望以一种贴近社会的视角来构想主题,之后可能会从我喜欢的一些巴洛克艺术、欧洲艺术或者美术馆、电影的角度提取灵感。
W*:如何理解可持续以及可持续时尚,GROUP THERAPY目前是如何践行的?
H:一,品牌希望每一款设计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被消费者所珍惜,而不是只穿一季的产品。二,从源头上,真正的使用并研发一些再生的环保面料。例如第一季的主打面料,采用再生的PU是将过剩的PU材料重新纺织成纱线,进行再造的一块面料。同时印花的工艺相比正常的印花造成的污染大幅的降低。三,品牌致力寻找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希望之后可以应用到服装上,进行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LIN回忆起家乡时,总能想起小时候用一张床单和一个靠垫搭出来的小房子,对于她而言,“家乡”更像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归属感、安全感。长大后不论是远赴英国,在圣马丁学习还是之后工作旅居上海,LIN的脑中总会涌现对过去的记忆画面,心中充盈起在家人怀抱中以及藏在自己秘密小空间里获得的安全感。对情感记忆的调动也是此次合作设计的起始点。
LIN的设计关键词:回忆 秘密空间、归属感、安心感
卷宗Wallpaper*简称 W*
LIN简称L
W*:如何在具体设计中表达“回忆”、“秘密空间”、“归属感”这些抽象概念?
L:我会从画面中提取这些抽象概念所对应的元素。在过程中我受到艺术家Lucy Orta的启发,像避难所系列,服装作为一种轻型建筑形式,同时模块化的单体能够将所有人连在一起,还有帐篷的形式和我此次设计中的核心概念是一致的——营造一种安全感。结合我对小时候记忆中秘密空间的感受,提炼出“手”“环抱”的元素,并在之后的设计中持续发展。让我继续思考是谁的拥抱给我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些元素是否可以被串联在一起,边思考也边做了很多练习,从草图到穿上妈妈婚纱的上衣抱着人体模型做了一组图像的实验,观察行为交互和服装之间的关系。这些过程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所做的是一个对抽象元素解构的过程,并在其中发展出我自己的设计叙事和语言,这也是我整个设计环节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师的灵感板
W*:如何思考在地文化和时尚之间的关系?
L:我认为当下的时尚趋势正处于一个分岔点,大家已经和主流的审美趋势相背离,愿意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风格。所以在地文化也是一种尝试,比如我所讲述的在地文化更多包含的是个人的回忆,以此出发去囊括更多的设计、装饰元素,也会逐步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是能够勾起对儿时成长、文化环境记忆的东西,比如我是90年代初出生的,在当时接受了很多舶来文化,所以在地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和情怀,而这种文化在当下更加多元化的时尚趋势下已经被一批受众所接受。
W*:如何理解可持续及可持续时尚?
L:这次的项目包括之前的品牌设计都会用到很多以前的面料,我认为的可持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浪费,把以前的旧物拿出来重新制作变成新的商品。之后LINLIN CHASSE也会尝试加入升级再造的设计手法,这种方式的背后其实伴随着工序工艺上成本的提升,包括清洁消毒、装饰性的加工处理等等,因此可持续服饰可能也会比全新制作的服饰更加昂贵。希望能够在未来在可持续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哪怕是宣传理念上,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可持续时尚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设计师NAN出生长大于湖南长沙,在他眼中长沙是一座“开放包容、热情且幸福指数超高”的城市。他提到长沙的两种特质,一种是网红的、娱乐化的;而另一方面则是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是诸多伟人的家乡和求学的地方。两种特质的交汇让长沙这座城市包容万象,同时也让深处其中的个体锐意进取,热衷于各种新鲜事物和潮流文化。这种文化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也投射在NAN的身上,他在高二前往北京学习美术,之后辗转到伦敦进行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2019年,NAN KNITS品牌成立,并于上海时装周发布了第一季作品。
2022“Neon Consciousness(霓虹意识)”春夏系列作品
如果说高技派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暴露各种结构构件,用金属、铝材和玻璃等技术结合构筑成一种新的建筑视觉风格;那么NAN KNITS所呈现的“高技派(High-Tech)”设计语言,则通过数字化的针织技术和工艺,融入装饰主义元素、现代感的几何分割、充满未来感的材料肌理以及丰富的色彩搭配,打破了大众对于针织服装的刻板印象,从而创造了一种具有未来感的“新针织”。
Neon Consciousness Ech 02 织光机甲套装
此次合作,NAN KNITS基于品牌自身的基因,对故乡的文化作出解读。从品牌强调的“亚洲未来主义”出发,选择长沙街头的霓虹灯作为灵感出发点,试图去构建一个迷幻、缤纷、充满未来感的长沙街头,展现长沙作为“网红城市”所具有的话语权及社会意义。从设计的角度,NAN KNITS则希望通过对织线、色彩、工艺与结构的呈现,去编织出一个想象中的缤纷长沙幻景。
卷宗Wallpaper*简称 W*
NAN KNITS简称N
W*:红色基因和娱乐基因似乎是两种矛盾的元素,此次选择“霓虹印象”进行主题创作是否是对城市特质的一种聚焦和放大?如果以红色基因作为关键概念,会有设计转译的可能性吗?
N:在我的理解中,城市的红色基因和娱乐基因,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冲突,事实上,它们都是这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构成了长沙特色的城市精神。一个城市如果拥有浓厚的娱乐基因,说明它足够包容、开放、敢于推陈出新,这和红色基因代表的开拓进取、积极革新的精神本质是一脉相承的。霓虹元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载体,确实可以认为是对城市精神的聚焦,是对精神文明的外向展现和生活氛围的内化渲染,或者说,它可以呈现城市的“情绪”。基于以上所说,不管是以城市的哪一面作为出发点,我们都可以基于这种信息文化的载体形式,表现出城市的不同风貌,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貌又参与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我们希望用“不变应万变”的理念,对结果做一个整体呈现。
“霓虹”是对长沙红色基因和娱乐基因的融合
W*:针织从材料的直观感受上更倾向于手工工艺或是传统的类别,如何平衡材料本身的属性和品牌所推崇的“精致未来感时装”?
N:针织从材料的直观感受上更倾向于手工艺或是传统的类别,其实在我眼中这是一种错觉。针织是一种既古老工艺,在工程与材料科学的发展下,针织已经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纺织技术,从运动衣,运动鞋,再到袜子,内衣甚至医疗器械,针织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特别是全程型技术的发明,使得一件衣服的生产不需要人工的参与,整个针织的诞生犹如3D打印,没有任何缝线,及其贴合人的皮肤,舒适度极强,同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人的双手。我们品牌的精致未来感时装,正是通过对针织技术开发的探索,对高超工艺的使用,以及对材料使用的大胆创新,去挑战大家对于针织认知的边界,同时在生产技术上面向未来,同时也伴随着整个生产过程劳动力需求的降低。
技术的进步为针织赋予了新的可能
W*:如何理解可持续,又如何理解可持续时尚?
N:我理解的可持续是“循环,再利用”,这和针织这项工艺的逻辑很像,针织的逻辑是:绕线成圈,脱圈成线,线圈勾连,组织成面。就像乐高玩具一样,每一个线圈就像一块积木,构建成一个物体,同时又能被拆解下来,搭建不同的物体,非常灵活。同时,针织是易拆解的。一件老旧的毛衣,能够被拆解成线球,织成新的花型,赋予新的生命,循环往复。
W*:Recycling、Upcycling等方法和理念是如何影响您的设计?更广泛地来说,您的品牌目前是如何践行可持续?
N:我们品牌的衣服都使用一片成型的针织技术,每一个裁片都经过精心设计,测算,程序设计,制作。确保物料被极大化的利用,避免生产中的过度浪费。同时我们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都会优先考虑相对环保型,可再生的材料。
设计师MIKE出生在厦门,成长于香港,之后在英国学习工作多年,又辗转回到香港工作,并在2017年创立品牌NILMANCE。在创立之初,NILMANCE的定位更接近于试验性的产品开发,而非时装的设计。设计师表示,希望产品能够体现机能性,和都市生态环境相呼应,同时融入对时尚美学细节上的考量。
NILMANCE所开发的服装
在MIKE回忆香港这座城市时,提到了一系列冲突色彩浓郁的关键词:繁华-杂乱,崭新-陌生。香港作为比较早开放的城市,它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因此MIKE所生活的成长环境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着巨变,在城市规划中很难清晰地界定新旧区域,在同一个城市界面上可能交叉共存着不同层次的建筑体,它们在物理上共存,却在空间感上呈现出凌乱失衡的状态。这种城市的矛盾性也同样反映在都市人的关系中,在MIKE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好像深处在迷雾之中,什么也看不见。这些陌生和疏离感也是此次合作项目中设计师希望探索和表达的核心理念。
MIKE针对本次合作的设计理念
卷宗Wallpaper*简称 W*
MIKE简称M
W*:如何将城市的特质投射在创作中?
M:在此次创作中,我更关注香港城市环境所塑造出的视觉画面,包括穿梭交错的街道,后巷残留的烟味,闹市中急促的喇叭声,旺区里密密麻麻、新旧建筑物共存,都构成了都市特质的混乱、矛盾的空间观感。在机能性服装的设计开发上,也希望将这些画面,结合城市中的一些变化,例如天气、气候变化,进行灵感创作。
NILMANCE以天气为灵感的设计
W*:机能性的设计在美学上容易和人们对未来的想象联系起来,NILMANCE品牌持有一个怎样的世界观?
M:没错,机能性品牌容易带给人例如游戏、赛博朋克这样的初印象,因为设计上的装饰元素会很强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一些人物角色。但是对我来说,机能性品牌更多的是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适应当下的环境,基于此思考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开发,这些开发和创意更多会是功能向的考虑,包括布料的选择和开发,在功能的基础上再思考美学的结合。
W*:香港的在地文化是如何与时尚潮流产生联结?城市和时尚之间还会有哪些可能?
M:香港作为国际时尚的一个中心点,它的所有时尚更多是以接受为主,在本土化上很少有创作,从 high fashion、avant-garde,再到变成潮牌、街头为主,夹杂着一些文青,基本上就构成香港的时尚版图。近年来,我看到这种时尚的潮流其实和城市的不同区块产生了更多的联结或绑定,比如会有文青街,去到哪一区就会看到怎样的穿着和对应的潮流风格。
NILMANCE的机能风格实际上是对“香港本土时尚”的探索
W*:您如何理解可持续,目前品牌又是如何践行的?
M:Recycle从技术性角度涉及到一些环保层面的标准,另一方面我希望通过NILMANCE的产品能够经久不衰,NILMANCE的名称也来源于此,不希望因为特定的performance而去限定品牌未来的发展。在经营方面,希望在未来持续探索服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大的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条件下,思考如何与产品进行结合,思考科技工艺如何能与时尚完美地结合。未来,希望能够在布料、人体工学以及品牌的形象塑造上突破和升级。
NILMANCE F/W21系列中的设计
设计师ZIMO在江西南昌出生长大,在她的印象中这座城市洋溢着一种热情,这种似火的热情从江西人的吃辣能力上就可以看出。南昌城被赣江分成两个区块,一边是文化古迹而另一侧则是新兴城市,这种强烈的新旧差异对比也成为ZIMO在回忆时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从17岁离开家乡前往西安读大学,到之后赴美学习工作,在不同的城市中行走生活让ZIMO作为一个观察者不断地进行记录、描述城市中快要消失的文化,同时也作为一个表达者,将服装作为媒介,运用复古物件进行升级再造,以个体感知对抗一代人将被遗忘的记忆。
ZIMO对于南昌的一些印象
在此次HOMETOWN的主题创作中,设计师回忆起儿时记忆中的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鄱阳湖候鸟、景德镇瓷器等等画面,并最终选取了报纸和瓷珠作为此次设计的主要元素进行创作,这延续了ZIMO在上一季秀场造型的设计语言。在设计师的逻辑中,记忆是可以被唤醒的,时尚也可以回潮。
卷宗Wallpaper*简称 W*
ZIMO简Z
W*: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转译为对应的设计语言?
Z:我一直很喜欢纪实类的东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断地去观察,发现哪些废弃之物仍有再创造的可能,就像上一季品牌设计语言中大量被运用到的景德镇瓷珠。还有比如在上海找到的“针织超市”,里面有大量老人家居家服的库存,我也将其作为灵感来源和原始设计素材。将现象转译成设计语言需要找到合适的素材并串联创意,呈现一种新的用途或表达语言。
W*:如何平衡即将消失的记忆文化和当下审美潮流之间的关系?
Z:我不认为这中间会有断层,因为所有潮流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简单的灵感到设计、创造,收获喜爱,最终演变为潮流。这个逻辑如果倒推就不成立,不能因为这个东西是潮流就跟着这个风格去做。ZIMO在上一季(第一季)呈现了80年代的记忆,下一季将会是90年代,我们希望慢慢持续下去到达未来,整个品牌也可以像一个时尚纪录片一样。
ZIMO第一季 局部
W*:升级再造是将可持续融入品牌基因的有意之举吗?
Z:我们并非为了可持续而去找这些东西,而是在平时生活中正好碰到的东西,或是让我看了觉得很有感触的东西,为这些事物即将消失而感到可惜,才想到放在品牌的设计中表达出来。我认为可持续的概念不光是物理层面的,也是心理上的,将年轻人的记忆延续发展也是可持续重要的一环
ZIMO设计中的回收瓷珠
W*:如何理解可持续时尚?
Z:说实话服装产业是一个污染挺大的产业,像很多快时尚背后是海量的库存,每年就会有几吨的衣服烧掉。所以在我的设计之初就在思考如何让设计的产品常驻在消费者的衣橱中,同时在生产环节也严格控制,按照订单量按需生产,在这个基础上增加5%的备货量。
CONVERSE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青年文化则是CONVERSE品牌中非常重要的品牌基因。年轻人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承载着很多对当下和未来美好的期待。Create Next理念是CONVERSE作为百年品牌的历史担当,帮助更多年轻人,从他们自身群体的角度出发,创造更好的未来蓝图,成为未来的主力军。在五位设计师的设计中,我们看到了更加年轻化、多元化的表达,同时从设计的驱动内核中也发现了更多对社会群体、生态环境、时代记忆的人性化关怀和思考,而这些都与Create Next的精神初衷不谋而合。
即日起至2月15日晚12点前 ,微博关注@CONVERSE中国 ,将“因你而创2.0”的改造实物或创意概念,发送至邮箱youtopia@labelhood.com,形式不拘!
将选择15位优秀入围者,助力创意概念实现为最终改造成品,优秀入围者更有机会在2022年上海时装周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 x CONVERSE秀场展出。
* 参加者须年龄16-25周岁之间的中国籍在校学生
撰文:孙哲
编排:穆越彪
编辑:piiper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