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抠细节,阿里、京东对 “增长” 的预期和实现方法基本可以互用。
上月阿里董事长张勇说:
如何在当前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趋势下,不断创造新消费需求、创新消费体验,服务于客户的产业数字化进程,是阿里走向未来的重要课题,也是阿里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会和基础。
今天(3 月 10 日)京东集团在 21 年第四季度业绩新闻稿里说:
京东以更高的品质、更优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激发消费需求,带动合作伙伴特别是线下零售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需求收缩的大背景下,京东去年最后三个月取得 2759 亿元收入(全年营收 9516 亿元),同比增速虽放缓至 23%,但仍好于行业平均和中国整体零售水平。去年 12 月,中国商品零售额只有低个位数增长。淘宝、天猫第四季度佣金和广告收入同比减少。
电商传统购物季的脉冲刺激减弱。平台在政策号召下,减少了对消费者的补贴,转而对合作伙伴让利。第四季度,京东经营亏损 3.91 亿元,20 年同期是盈利 5.94 亿元。
徐雷解释京东不仅不追求单一指标的快速增长,还要摈弃依靠补贴的粗放型增长,要在不确定的大环境里帮助商户抵御外部压力,给予他们确定性。他举例去年最后三个月新入驻京东的商户数,比前九个月加起来还多。
“商业竞争瞬息万变,有时候甚至是残酷的……京东集团不看重一时得失,围绕着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来打造我们长期的业务发展战略和投入布局。”徐雷说。
商贸领域弱势一方很多时候会被强势方当作无息 / 低息贷款提供方。2021 年年末,京东流动负债 2216 亿元,应付账款占 1404 亿元。2020 年京东曾被神舟电脑董事长公开指责拖欠 3 亿元货款,后来双方和谈、暂停对外发声。2013 年阿芙精油也对其作过类似指控。
2013 年,京东平均每 2.55 天收齐应收账款(对消费者),然后平均 55.06 天结清应付款(对供应商)。之后因为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的发展,应收款周期拉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高在 2018 年达到过 70.13 天。不过,第四季度应付款周转天数大幅缩减到 45.3 天。亚马逊 21 年年报数据是 99.93 天。
不过响应政策号召之余,市场环境确实就像徐雷所说是残酷的。快手、抖音都想抓住流量还有红利的时候做大做强电商,且快手已经从这个月起切断京东外链,后者无法在快手直播间购物车上架商品,双方主要合作将回到供应链层面。
阿里也在尝试自营电商,从京东最擅长的 3C 品类试水,并给予合作品牌比京东更低的扣点。去年,京东超过半数收入来自这些带电产品。不过市场似乎更担心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对京东的影响,好几位分析师问了京东如何应对,没人问如何看待阿里的自营探索。
徐雷说直播电商的发展符合预期,既有挑战,也有结构性合作空间,还认为会对 “平台型电商产生更长期的影响”,而京东因为 “计划性、家庭目的性消费占比还是非常高的,所以相比之下受影响是最低的”。
平台经济的优势是相对实体店的租金、人工和税费,自营则靠选品、规模确保低价,用低毛利换高周转,最后让现金流更健康。两种商业模式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周期波动,互为影响。(龚方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1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