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短视频运营推广,什么是短视频运营短视频运营是做什么?

网络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经被科学界证实。世界卫生组织也已于2019年5月正式将网瘾列入疾病范围。国家也意识到网游对青少年的毒害,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针对游戏平台和运营商的强制性管制措施。今天我们再来聊聊另外一种让人成瘾的大产业——网络短视频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家里还是单位里,地铁上还是闲坐时,大多数人都会不自主地掏出手机,旁若无人地沉浸式浏览短视频。甚至家庭聚会也是人手一部手机,各自埋头静默无语,好像几个陌生人在聚会。比起文字和图片,视频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直击兴奋点。它最大功效之一,就是能让人迅速脱离现实世界,沉浸到短视频发布者们营造的一个个虚幻世界里。跟着他们的指挥棒四处游荡。而在海量的不同指挥棒指挥下,我们的大脑变得越来越毫无方向。这就好比你走进社会这间大教室,本来想学点有用的东西,没成想前后左右都很吸睛。这边一群画得跟花瓜似的老头老太,像中了蛊似的抽抽,那边二傻拼吃朝天椒,再然后依次是三妮妹子在抛媚眼儿,赵四脑门开榴莲,毛五直播吃鸡,崔六喊麦奥利给,子七在做腊肉,老八在表演吃翔……12345678排着队演给你看,你都忘了自己是来干啥的。更别提什么战战现哥坤哥,一大群媚态可掬的小哥哥小姐姐对着你含情脉脉,今天看完明天还有,让你欲罢不能,每天不看着视频就吃不下饭去,时间长了你还就得过意不去必须给视频里的偶像打点赏钱,要多爽有多爽是不是?看的时候你目不转睛笑得涕泪横流,手纸都来不及撕,看完脑子一片空白,还想看更刺激的更出格的,于是你手指一动,翻啊翻啊翻啊翻啊啊啊啊啊,直到找到下一条能逗你的新鲜事儿。平台换来换去,“节目”也都是大同小异,主角却如浩如恒河之沙无穷无尽,古今中外,真是没有看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夜深人静你消停了,明天该干嘛干嘛,网红和平台就忙着用抽筋的手,分钱,还得熬夜琢磨明天的内容呢,头不秃行吗?

每一秒,当我们在沉浸于短视频带给我们的“知识盲盒”中时,大脑会潜意识安慰自己“我是在学习/我又知道了以前不懂的道理/原来这件事不是我认为的那样啊/这样短短的时间我随时可以停下了”的心理暗示中,在短视频沉迷中,人们会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久而久之就无法脱离自己的知识圈,无心了解外界其他知识,尤其是放弃和延缓了个人对亲人、对世界、对人生、对所获得的信息的深刻思考。久而久之,看似知道的越来越多,其实最终不过是一个低级趣味的获得者、流行文化的段子手、八卦新闻的贩卖者、低俗信息的传播者。

表面看起来,你卖我买人畜无害,皆大欢喜。可是实际上短视频传递的信息是碎片化的,而碎片化画面式的信息收集方式会让我们的大脑思维方式越来越儿童化。儿童化思维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懂、欲望要即刻满足,这和短视频的功能几乎完全契合。现在更多的孩子性格越来越孤僻郁悒,这和他们沉湎于电子产品特别是短视频不无关联。可怕的是,这些视频平台的投资者和运营者乃至具体制作的PM和程序猿们,是一帮学历和知识层次远高于常人的精英分子。他们拿着高薪和天价分红,绞尽脑汁熬秃了头也要抓住最多人的视线,无非是研究透了普罗大众的生理和心里特征,“对症下药”而已。~真是人家想着法儿给你喂迷魂药你还帮人家数钱呢。

这种依赖行为医学上称之为“敏化反应”:会对让人“上瘾”的相关事物更敏感。大家都听过“吸毒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没有最后一次”这句话,放在手机成瘾这件事上也同样成立。换句话说,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你对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比如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有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玩手机、习惯于玩手机的孩子,在注意力集中困难、抑郁、焦虑、失眠严重程度和冲动方面的得分明显更高。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沃德和他的同事经过十几年的跟踪研究,在今年4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智能手机融入日常生活”似乎会造成“脑力流失”,削弱人们的关键心智技能,如“学习、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你以为这就完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巨大利益的诱惑根本不肯放过任何韭菜。最近被资本和舆论吹上天的风口“元宇宙”,就是下一个更厉害的虚拟工具。目前看来,这不过是以前投入VR&AR的那些僵尸产业,在资本的包装下另换包装原汤原药的借尸还魂。可以想象,在这么厉害的道具加持下,能幸免于难的人会更少。普通人在时代的潮流里,不随波逐流很难,但绝不能坐待“牟利者”自绝于人民。如果深陷其中的人们还不醒悟自救,随着AI技术和设备的进步,恐怕下一轮这些人大概率会沦为“僵尸”,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每一位能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恭喜你,还有救。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拿起书,努力让孩子成为精英人士吧。

思考题:

你和孩子有没有意识到网瘾的危害?如果有,是否评估过成瘾的程度?

是什么原因让你自不能摆脱电子产品依赖呢?

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了呢?

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探讨一本有意思的书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1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