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来,关于“天府新区要凉了”的论断在各大社群中蔓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提到这个论调,主要源于一段所谓的“建议”。
▼网络风传的图片

这个图片并不是最近才开始传播,其实在春节假期之前的两会期间,就已经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在讨论了,但彼时,还只是小范围的议论,城城也觉得没必要去小题大做的去理会。
但春节之后,有“好事者”根据这条所谓的建议,添油加醋的进行跟风,并放话“天府新区要高位站岗”,一时间让很多关注天府新区发展的人们有点惶恐。为此,城城今天特地通过本文对上述观点予以讨论。
1、谣言比真相更容易传播。
首先,上述“建议”不论真伪,既然官方已发布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并未提及上述内容。那么一切当以官方信息为准,难道一则无法溯源的“建议”其公信力还能强过政府白纸黑字发布的工作报告?
若说年前大家对此战战兢兢还情有可原,但1月29日官方文件已发布,大家还要纠结与此,甚至借此大作文章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其实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没有“打压”新区,反而还提到“加快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加快建设天府总部商务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好网络信息安全、超算中心等优势赛道”、“大力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实质性内容。
2、成都两会“做优做强”概念的提出,以及关于新区部署的正确表述。
1月29日,“成都发布”发布的“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请收藏)”一文中,关于做优做强的表述主要来自于2022年工作安排的第五部分中的第一点,原文如下:
着力推动空间结构优化调整。
做优做强中心城区,聚焦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服务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加速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重构,疏解非核心功能。做优做强城市新区,聚焦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支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承载国家赋能,建强重大功能平台,推动职住平衡,联动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淮州新城,带动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区争先进位,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做优做强郊区新城,聚焦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保粮稳菜等核心功能,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与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联动打造功能组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可以看到,在原文中,关于三个做优做强的表述是明确提到了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三个概念。其中城市新区也明确了包括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以及成都经开区、国际铁路港等区域。但从具体表述来看,三个做优做强的表述是根据各自的功能齐头并进相互补充的,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味,如果有,那就是有心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的曲解。
因为原文非常的长,有2万5千多字,密密麻麻全是字的官方文件,是很多人不愿意认真细读的,所以城城这里专门摘录出来,以便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3、网传建议内容鱼目混珠,普通网友真假难辨.
我们仔细阅读网传内容,之所以会有很多人将信将疑的传播,其主要原因是始作俑者用部分看起来比较真实的内容,将似是而非的内容混入其中,这样让非专业的普通网友看起来就有那么点味道,其实完全经不起推敲。
其中第一点建议中提到一个中心城区空心化的说法,这个说法有没有呢?有!1月23日,成都市人大代表、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提到,成华区将围绕“建圈强链”开展进一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发展都市工业,成华区下一步将围绕这些产业,完善产业图谱,建立产业链条,进行招商引资。

但这个提法的语境是成华区,并不代表整个成都中心城区,而且原文的说法是完善产业链。网传的内容就拿这个内容,来进行片面的移花积木,套用为成都中心城区空心化,并转嫁到禁止用行政命令将企业搬迁到新区的说法,这完全就是前言不搭后语。
4、移花接木,成都工业增值要靠天府新区来落实?
在1月29日发布的成都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确实明确提到了力争工业投资增长9%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23%以上。但原文的前提表述是,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开展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充分发挥重产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力争落地建设亿元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00个以上、50亿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以上。
在前文关于做优做强的表述中,其中关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的部署已经说的非常明确了,是承载国家赋能,建强重大功能平台,推动职住平衡。而其中唯一跟工业沾边的是联动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淮州新城,带动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区争先进位,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
但这句话的主体是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淮州新城,强行扯到新区?而有关要在新区布局石化等污染企业更是无中生有。
其中关于承载国家赋能,对于天府新区来说,早已非常明确。
2018年,四川天府新区成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国家寄予厚望,要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的复函》,正式批准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期限2022-2025年),并将于2022年初正式启动。
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具体建设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四川省人民政府等有关方面制定印发并认真组织实施。
5、没赶上新区发展红利,粉转黑?
天府新区自2014年正式设立,到如今已经到了第八年,从当初的一片黄土,到如今的平地立城,建设成果有目共睹。天府新区也从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乡坝头”一跃成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赶上了这波城市发展红利的,自然十分雀跃,但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

没有赶上新区发展红利的,就巴不得“天府新区马上凉了”,这种心理显然有些病态。难道正如一位城粉所言:这种心理往往都跟利益是正相关的,买了天府新区的,当然希望她好,没买到的,巴不得天府新区垮丝。
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权利,我们不能阻止人们追逐利益,但一切公开言论都要以事实为基础,要经得起推敲。
6、新区发展短暂徘徊,部分人信心不足。
最后,客观的说,天府新区在经历了前五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近几年,确实显出疲态,这是不用避讳的。特别是在前些年,“大干快上”的催化下,天府新区以肉眼可见的打造了兴隆湖、天府中央商务区、锦江生态带等区域,让人对新区的发展心向往之。
但近几年,受大环境的影响,以及部分重点项目的“磨洋工”,一定程度滋长了“新区发展是不是停滞了”的说法。客观上,这是十分正常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不可能永远都是勇猛精进的,一定有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比如会有发展较慢的阶段。别的不说,就拿成立30余年的成都高新区来说,在30多年的时期里,也就近十年才厚积薄发的高速发展。
所以,对于一个城市的未来,要坚持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虽然这对于希望短期获得利益的普通人来说,有点难,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最为重要的是,成都目前正立足于打造世界级城市,无论是从地理的纵深还是产业的升级,新区的发展是必然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们需要对此抱有足够的底气和大的格局。
最后,也希望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做一个有格局、有见解的理智吃瓜人。
END
本文系天府新城那些事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