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知乎?

到2020年底,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只存在3类事业单位参公事业、一类事业、二类事业。其中参公事业待遇、晋升等都比照公务员;二类事业既有政府补贴,又可以创收,待遇自然会高一些,比如高校、医院、电视台等;而一类事业单位的待遇、晋升空间都比较差一些。

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知乎?

事业单位改革(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文根据身边实际事例及个人经验整理而成,意给处于一类事业人员未来的发展提些建议,其他事业人员可作参考。

一、单位性质及现状

一类事业单位一般是隶属于上级行政机关的二级或三级单位,为公益服务性质,是全额拨款单位,所有支出都与行政单位一样,要向财政部门申报获批才行,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开展盈利活动。

但其不论工资还是福利或是晋升渠道或是人脉都比不上公务员,如:公务员有车补、有目标责任考核奖等福利,公务员晋升渠道要宽很多,公务员各业务部门可以接触到社会上很多相关人员,且涨工资也要优先等等,这些,事业人员都是无法比肩的,并且接触的人员也基本局限在本单位或系统内部。

二、出路其实就是两点:工资待遇如何、职务晋升如何

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知乎?

技术岗职称(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技术人员出路

技术职称有初级、中级、高级,类似于公务员职务,每升一级,不仅工资涨一级,还有取暖费、十三薪、社保、公积金等各项配套福利都会跟着涨,包括将来的退休金也会高。

但目前很多地方一肩挑现象也很普遍,即一个人既走管理、也走技术,工资兑付采取就高原则(技术工资要高于管理)。也就是很多人同时占着管理岗和技术岗,后面进去的年轻人即使评上了职称也不能受聘于单位,兑付不了工资,工资还是很低。

对于暂时不能受聘的技术人员,建议也不要灰心,还是要把评职称放在首位,一下都不能耽误,到时间就评,哪怕暂时聘不上,也要先排上队;另外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搞点副业,或是争取考取公务员、军队文职等,或者去效益好点的国企也是不错的选择,既稳定、工资还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对于已经受聘的技术人员,建议继续努力,向更高职称努力,理论上讲,正高级工程师或副高级两年以上就可以转任公务员了,即使转不了公务员,将来成为业内专家评个标什么的也挺好。

(二)管理人员出路

一般情况下技术职称相比管理岗位来说容易一些,同级别工资待遇要高于管理岗。管理人员如果想同时领取技术岗工资,可以去深造,重新获取一个工程类的毕业证书,然后转到技术岗位,获取技术职称工资也是可以的。

省直副厅级、正厅级事业单位机关管理人员上处级(管理六级职员)相对难度不大;省直处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上处级难度较大(平台决定高度),并且需要强大助力。省直上升到处级,不论是转公务员还是转任省属国企挣年薪,理论上讲是可以的。

(笔者身边确实有位事业编处级干部不久前调任省属国企中层,年薪制)

市直事业单位除极个别处级单位,一般都是科级建制,能上到科级的已经非常人了,普通管理岗人员可以考虑下到乡镇(街道)任乡镇副科级领导转变成公务员身份,但乡镇着实很忙,活多压力大责任大,副科级去了前途也比较渺茫,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是处级单位,在本单位熬个科级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然后有机会下乡镇(街道)做个正科级乡镇领导要比副科好很多。

县直事业单位大多数级别只能是股级,管理人员要尽力向乡镇努力,转变公务员身份,建议最好还是走技术岗吧,有机会做点副业,补贴家用。不过,目前在县以下试行的事业单位管理岗职级并行,对县直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是利好。

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参公事业单位可以搞副业吗知乎?

管理岗职级并行(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其他出路

如果有很强大的助力,可以转任到当地国家级或省级、市级的经济开发区。一般开发区的工资至少在当地来说是靠前的,有的开发区即使是普通人员也是年薪制。

如果能借调到上级行政部门,且对自己有好处,也可以尝试。

以上内容是笔者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1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