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5月19日下午5:30,扬州双桥街道文扬社区微网格员张艳下班后,随即赶到旺庭公馆小区核酸采样点, 当起了核酸采样的“扫码员”。在她和其他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忙碌下,这个采样点很快就完成了 全部采样工作。谁会想到,张艳这位看上去干事利落、待人热情的普通妇女,还是一个曾经在大家鼓励、关爱下战胜癌症的斗士,她为了回报社会才兼职微网格员,用铁脚板“写”下感恩情。
“我们没有看错人!”说起这次采样工作顺利快捷,文扬社区主任王萍对张艳赞赏有加,“她是 我们‘请’来的微网格员,我们看中她在疫情防控大考面前表现出来的‘会说话’‘能干事’的 能力。”其实张艳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去年夏天,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之后,她身上闪现的坚强的毅力、和煦的亲和力,让大家渐渐对这个40岁出头的普通妇女刮目相看 。去年12月,王萍出面找到张艳,代表社区“请”她出任微网格员。“社区领导的真诚让我不好 意思推却。”张艳说,“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不能辜负社区的期望。 ”
“‘会说话’也是一种软实力。”文扬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海滨说,“别看张艳只有高中学历,她 与人沟通的技巧却胜人一筹。”旺庭公馆小区有一对七旬老夫妻,起先排斥接种疫苗,张艳接任 微网格员后,带着一包口罩上门拜访,敲开门首先送上口罩,也不提打疫苗的事情,而是在寒暄 过程中寻找“突破口”。“我一听他们的口音,跟我是老乡,于是普通话变成了乡音,老年人念旧,这一口乡音算是对上了‘暗号’。”张艳说,“那一次老俩口拉着我说了很多话,最后还是 他们主动提出要去打疫苗,弄得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从那以后,只要张艳在微网格群里发布 相关政策信息或服务通知,老俩口总是及时回复或点赞,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带动了整 个微网格群都积极支持张艳开展工作。
作为上班族,张艳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月有6天假期,那么她是怎样平衡本职和兼职的关系的? “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这个不能含糊。”张艳实话实说,“兼职微网格员之后,我就没有休息 天了,假期基本都用来上门走访。”张艳负责的网格,挨户跑一趟要大半天时间,她常常是早晨 起床吃一点,然后在存放宣传资料的拎包里放点茶水和干粮,算是当天的午饭了。很多居民看她 跑上跑下的,总会拉她进门歇一会,到了饭点,还会留她共进午餐。“我虽然一次没吃过居民的 午饭,但却收获了不少零食,他们硬往我包里塞,推都推不掉。”张艳坦言,“我做的这些事情 ,任何人都做得来,没有一点技术含量,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大家的支持理解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
“听说有一段时间你生病了?”记者在电话中问出这句话,随即又补充说,“你可以回避这个话 题,我们在报道中也可以不提这个事情。”张艳略显迟疑,随即直面回答说:“是的,那是在 2015年,肿瘤。但是我早已经康复了,我有足够的能力和体力为居民服务。”
张艳还记得,去年夏天她第一次穿着防护服来到封控小区服务居民核酸检测,心情特别紧张。但 她不断地给自己提要求,认真严谨对待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只要把防控措施精准做到位,就没 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在文扬社区志愿者团队里,起先大家都担心张艳的体力能否坚持下来。当时 每天较大的工作量,首先考验的就是体力。为了积攒体力,张艳服用了大量自费购买的灵芝孢子 粉。穿脱防护服是一门技术活,作为志愿者,张艳很快就掌握了所有细节,医护人员不禁也为她 点赞。大家都说,张艳进入角色很快,一举闯过了“三关”:心理关、体力关、技术关。
张艳生病时受到了医护人员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是他们的悉心医治、无 私关爱、热情鼓励,让她成了一个击退病魔的“强人”。“现在,该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不知道我所做的这些琐屑小事算不算是一种回报。”张艳说。
通讯员 朱红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源
编辑: 周晶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net/11345.html